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當前位置:主頁 > 寶雞科教文衛 > 正文

谷歌為什么難以重返中國市場? 原因是這三點

時間:2019-03-25 09:40 來源:寶雞新聞網 作者:寶雞新聞網 閱讀:

谷歌為什么難以重返中國市場? 原因是這三點

2018-08-06 14:30 來源:鉛筆道pencilnews 人工智能 /谷歌 /科技

原標題:谷歌為什么難以重返中國市場? 原因是這三點

谷歌為什么難以重返中國市場? 原因是這三點

鉛筆道 專欄作者 | 智能相對論

谷歌難以回歸中國,僅僅是因為商業問題?信息安全、經濟安全以及國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隱患,才是根本。

從谷歌退出中國那一天起,重返中國的“謠言”就反反復復傳遍。近日傳出谷歌將在中國推出符合中國法律法規的搜索引擎的消息,不過馬上被指出這只是提振市場的煙霧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谷歌將為中國地區開發新聞聚合APP的消息又不脛而走,谷歌難道真的要入華了?

谷歌入華,說起來容易,其實沒那么簡單,不然哪用等到現在!谷歌對于中國的風險,不僅是搜索引擎的安全隱患,還有未來科技的經濟隱患,甚至是國家安全層面的隱患。

數據隱私是信息戰競爭的根本 把數據安全放給外國企業用戶都不放心

首先,谷歌的生態對于中國來說存在數據資產的隱患。在谷歌生態里,用戶的信息和行為是重要的數據來源。

搜索行為完全可以判斷出具體賬號/IP/終端設備用戶的精準畫像,可以憑借用戶地理位置豐富地理數據,語音輸入產生的大量語音數據,地圖業務、未來的無人車項目都會獲得個人出行數據和地理信息數據。

數據本身具有豐富的價值,通過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除了可以促進技術革新之外,也可能計算出更多敏感信息。

因此,數據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很難讓人安心。如果外國情報部門獲取其內容,對國家和公民的安全都會造成嚴重威脅。如果由本土企業保存相關數據,并且在官方的監管之下,產生風險的概率會大大減小。

其次,內容安全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對谷歌搜索業務的忌憚也在于此。目前在國內,無論是搜索引擎還是任何內容提供平臺,實質上有三個審查階段:內容產出方自行審核,內容提供平臺事先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發布)或事后審核(發布后再進行監管),以及監管部門的事后審查。

今年抖音、秒拍這種短視頻平臺屢次被約談乃至下架,其實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如果用戶都希望從谷歌去看無法被管控的信息,實際上還是會造成風險。

谷歌本來對中國國情的理解也有限,連本土企業也偶有出現審核不力的情況,要監管部門信任谷歌并非易事。

谷歌不同于必應,作為具有品牌和流量的互聯網重要入口,一旦沒有承擔起應有的平臺責任,使得內容安全出了問題,難免爆發重大輿情風險,這也是官方不希望發生的。

政企民都希望中國信息企業發展 受制于人將嚴重威脅經濟安全

除了搜索引擎,谷歌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高端科技領域都有發展規劃,這些領域在未來經濟的發展中肯定具有非凡的地位。技術革新不僅意味著企業利潤的擴大,還意味著科技體系的躍進,甚至對一國一地區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工業革命就是典型案例。

谷歌為什么難以重返中國市場? 原因是這三點

如此重要的核心科技,從企業到官方,都是希望能由本土企業掌握并且領先世界。即使一段時間落后,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也能夠與國際資本競爭。革命性的科技仍然是開啟下個時代的命門,即使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也不能放松警惕。

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頻頻對華為等中國通信企業發難,5G等通信技術作為較近的未來互聯網基礎設施,也是國家角力的重要領域。因此在傳聞聯想在5G投票中曾有一次沒有為華為投票時,立馬引發輿論嘩然。

對于企業來說,自己研發出新技術,能免于與國外企業的競爭,生存壓力也會小一些。本土企業同樣存在激烈競爭,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也并非只有百度才做。但美國在計算機、互聯網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如同孫正義所說坐著“時間機器”的人,直接競爭如同從未來直接打擊過去,形成“降維打擊”。其他國家通往未來科技的道路就由他包辦,對于本國經濟來說很不安全。

國外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的缺位讓中國互聯網企業有足夠的緩沖時間走到今天這一步,像印度、印尼、越南在一定程度上就面臨“時間機器”入侵的問題。雖然這些地方人口很多,卻成為了外國科技公司爭奪的沃土。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經濟安全受到威脅,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會受到直接的沖擊,在重要領域支持國產也是應有之義。

人工智能是發展戰的最大戰役 由誰捍衛國防安全?

(責任編輯:寶雞新聞網)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高清欧美狂热视频在线观看